而另一方面,浏览器上变化最大的 AI 搜索,实质上更接近一个独立的产品和服务,脱离浏览器也完全服务用户,所以这里先按下不表。
当然浏览器的 AI 化也不全如此,比如 Chrome 年初宣布引入的生成式 AI 能力中,就专门提到了「标签管理」的 AI 化,可以运用生成式 AI 的能力将所有标签页进行智能分组。
包括新创浏览器企业 The Browser Company,在 2 月发布的「第二幕」(Act II)更新中甚至为 Arc 更早加入了类似功能,一键就能用 AI 组织标签页——根据网页内容自动分门别类并且重命名。此外,作为 AI 化可能最激进的浏览器,Arc 还利用 AI 实现了搜索直达、书签和下载文件的智能重命名等。
但这是少数,大部分浏览器的 AI 化还停留在表面上,更多还是营销考虑以及 FOMO(害怕错过)心态带来的动作。另一方面,浏览器厂商还在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浏览器需要共同面对的:
一个核心是大模型。相比大部分厂商没有大模型自研能力,只能选择接入第三方大模型,少部分厂商如夸克、豆包、Kimi 拥有自研大模型,有利于实现从底层大模型到应用层的垂直整合,并且根据 AI 技术的进展、用户数据和反馈快速地进行产品迭代。
同时夸克、豆包以及 Kimi 这三家,在桌面端产品上都不约而同将「AI 搜索」——现阶段可能是 AI 改造最重要的App类别,视为核心。但除此之外,夸克或许是沉淀了更多产品经验和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没有局限于 AI 搜索以及网页总结等主流 AI 功能,还集成了一整套信息处理和生产的 AI 工具,包括 AI PPT、AI 简历、AI 搜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