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在职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当大家夸赞一个人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时,大多数是因为 TA: 思考问题有方向 表达清晰有条理 解决问题有方法 但大部分时候,大家常常都是想不清楚、讲不明白。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一次演讲;不管是工作报告,还是一场提案;对于没有条理的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那么,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首先,为什么这本书值得读?
《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 40 年经典培训教材,也是一本极好的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指南。想清楚,才能说明白。这本书先容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用编辑芭芭拉·明托的话来说: “金字塔原理除了能帮助人们以书面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外,还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从具体方面来说,金字塔原理可用于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从更广泛的方面说,金字塔原理可以用来引导组织和管理整个写作过程。” 而在实际运用中,你可以用金字塔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思考能力: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 解决问题:学会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管理能力:做到全面、周到、严谨,合理分配任务 口头表达:更高效地进行沟通、交流,汇报成果、述职等 书面表达: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写出逻辑清晰的报告、总结、方案等 课程/演讲:让听众更容易接纳你的观点和内容 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非常好的方法论,也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结构化思维指南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这本书主要从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这四大方面进行论述,从金字塔原理的道、术和实际运用进行了详细且清晰的阐述。接下来,就让大家一一拆解下这本书。 一、表达的逻辑这部分主要先容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1、金字塔原理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撑,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撑,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为什么这个原理有效?因为人类思维有一个基本规律:大脑会自动将所发现的事物以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也就是说大脑有对事物进行归纳组织的偏好。 也就是大脑善于将信息归类分组,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读者会将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以便记住。因而如果你按照大脑的运行规律进行写作,读者将更容易理解编辑想表达的意思。 2、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当你在运用金字塔原理的时候,应遵守这四个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由此你能做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 3、金字塔内部结构的逻辑关系 序言引出读者最初的疑问 纵向相关(疑问 / 回答式对话) 横向相关 (演绎 / 归纳,MECE 原则) ✪ 序言的结构
在序言的部分,应该让读者察觉到相关性,才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为读者只有在需要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才会去找答案。因而用“背景-冲突-疑问-问答”的呈现方式,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 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可以引导一种疑问 / 问答式的对话。一来可以引发读者兴趣,二来可以让读者按照你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反应。 ☞ 举个例子: 当你要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可以通过不断的追问和回答,来推进整体的论述。比如下面“猫适合当宠物”的观点。
☞ 举个例子: 在商务报告中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技巧。这是一份建议购买某企业的特许经营权的上商务报告,总共20页纸,论述了3个原因,用纵向的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关系使整体的论述过程非常清晰。
✪ 横向关系 在金字塔的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想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的推理过程,譬如最经典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推导出结论。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 举个例子: 比如用这三个步骤去进行推理,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 ➀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➁ 产生问题的根源 / 原因 ➂ 解决问题的方案
归纳推理: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 其中在归纳时,应遵循 MECE 原则: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相互排斥,没有重叠。(Mutually Exclusive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Collectively Exhaustive) 4、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 自上而下法 ➀ 提出主题思想 ➁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➂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➃ 与受众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 ➄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 自上而下思考,先提出结论,然后不断提供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思想,紧扣读者疑问进行回答。 ☞ 举个例子: 当你在向客户提出一个商业建议,可以先提出结论再进行论证。
✪ 自下而上法 ➀ 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➁ 找出关系,进行分类(找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利用 MECE 原则归类分组) ➂ 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➃ 观点补充,完善思路 先发散,后总结。用这种方式思考,不仅更容易找到逻辑结构,也更容易培养你的结构化思维。 ☞ 举个例子: 当一个人在思考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时候,他可以先将思考的要素罗列出来,对要点进行分类,最后再总结提炼出自己的决策。整体的思路呈现一个倒金字塔的形式。
二、思考的逻辑这部分先容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你希翼表达的思想。 根据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罗列是一种将想法排列出来并审视的好方法,但在这个基础上,大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找出每组中的各个想法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1、应用逻辑顺序 主要有三种逻辑顺序,分别是时间/步骤顺序、空间/结构顺序和程度/重要性顺序。
✪ 时间顺序: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 举个例子:当你在思考如何举办一场活动时,可以根据步骤顺序进行思考。
✪ 结构顺序: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 举个例子: 企业组织结构图
☞ 举个例子: 以下是投资回报-企业财务结构示意图。从企业财务结构的组成部分入手,从上向下,一步一步进行拆分。
✪ 程度(重要性)顺序:明确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根据每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等程度高低排序,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 举个例子: 当你在思考纽约经济衰退的原因并进行结构呈现时,可以根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列。
2、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这部分先容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组织分析过程,使你的思路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可以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大家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不管是管理咨询、战略分析,还是市场研究等。面对难题时如何入手?金字塔原理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1、界定问题 也就是使用连续分析的方法来界定问题:背景 —— R1(非希望结果)—— R2(目标,即希望结果)—— 实现R1到R2的解决方案 具体有以下步骤: ➀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➁ 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困扰/困惑) ➂ 确定非希望结果(现状 R1) ➃ 确定希望结果(目标 R2) ➄ 确定是否已经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 ➅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2、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的标准流程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为了有效地找到结论和行动方案,分析人员必须有意识、有条理地去收集事实,提出符合逻辑的发现。而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引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可以从以下这几点来结构化地分析问题。
✪ 从信息资料入手 在收集数据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 提出各种假设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也就是先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然后收集资料,来证明是或不是这些原因。 ✪ 设计诊断框架 根据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这三种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去建立诊断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去找问题的原因,然后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 建立逻辑树 使用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比如用序列分析法来构思: 是否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 为什么存在 大家能做什么 大家应该做什么 ☞ 举个例子: 当大家在制作个人简历 & 职业发展分析的时候就可以用结构化分析的方式去入手。 ➀ 首先大家需要先收集一定的资料: 你是谁=自身优劣势 你从哪里来=过往工作经历 ➁ 然后结构化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 你想到哪里去=应聘岗位分析 你能成为谁=职业发展规划 找准自己的位置=岗位是否和能力匹配 ➂ 分析完后,就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和岗位匹配的自身优势,这时可以运用STAR法则让你的思路更清晰。
总结: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口语表达,或是解决问题,用金字塔原理来帮助大家结构化思考,都能让你的思维更有条理。 正如大家这篇精读笔记通篇所展示的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和写作,能让你思考问题更有方向,表达清晰有条理,解决问题更有方法,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最后,用一张思维导图来总结《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