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 18
- 分贝
- 0
- 家园分
- 53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4-12-24
- 帖子:
- 16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3-12-24
- UID:
- 977301
注册:2013-12-242
|
发表于 2024-6-11 16:50:18
|显示全部楼层
自Release 8以来,在移动宽带(MBB/eMBB)速率不断增长的同时,3GPP也引入了LTE Cat 1、Cat 1 bis、eMTC、NB-IoT、EC-GSM、RedCap等多种蜂窝物联技术。
3GPP Release 8专门为M2M物联应用制定的蜂窝物联技术LTE Cat 1,信道带宽为20MHz,下行峰值速率为10Mbps,上行为5Mbps。LTE Cat1 bis提出于Release 13,作为Cat 1的演进,它进一步将LTE Cat 1终端的双接收天线裁剪为单接收天线。
在LTE发展初期,Cat.1并没有被业界所关注。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Cat.1逐渐被重视起来。不过,Cat.1终端需要使用2根天线,对体积敏感度极高的可穿戴设备来说仍然“要求过高”。所以,在R12/R13中,3GPP多次针对物联网进行优化。
首先是在3GPP Release 12增加了适用于物联应用的新终端等级类型LTE Cat.0, 信道带宽为20MHz,上下行峰值速率为1Mbps。放弃了对MIMO(多天线)的支撑,LTE Cat 0简化为单接收天线和半双工模式,因此与LTE Cat 1相比,终端复杂度下降至少40%。虽然Cat.0终端的信道带宽降至1.4MHz,但射频的接收带宽仍为20MHz。
于是,3GPP在R13中将LTE Cat.0演进为Cat.M1等级的终端,最大信道带宽和射频接收带宽均为1.4MHz,相比LTE Cat.0的复杂度进一步减小,覆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终端复杂度进一步降低。而Cat.M1,也就是大家的eMTC。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LTE-M。这个M,就是Machine(机器)的意思。之后,eMTC演进至5G时代的Release 15和Release 16,功能持续增强。
3GPP在R13中同时新增了一个Cat.NB-1,它的接收带宽仅180kHz,更低,峰值速率几十至200Kbps左右。这个Cat.NB-1,就是大家的NB-IoT。
与eMTC一样,NB-IoT也从4G时代的Release 13、Release14持续演进至5G时代,功能不断增强,共同推动5G Massive IoT发展。
[backcolor=rgba(0, 0, 0, 0.1)]
[backcolor=rgba(0, 0, 0, 0.1)]
移动物联网技术演进路线
在2020年7月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ITU-RWP5D会议上,NB-IoT这项技术已经被正式接纳为5G的一部分了。通过NB-IoT接入网络的物联网设备,最终也可以连接5G核心网,享受5G的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一些服务。爱立信和HUAWEI提交了针对NB-IoT和eMTC满足5G mMTC连接密度的需求评估报告,共同联手20多家企业推动了NB-IoT和eMTC平滑升级后融入5G网络的标准在ITU的通过。所以,这一事件对于NB-IoT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现阶段的NB-IoT并不支撑接入5G网络,所以该技术在后续仍需要经过不断的演化和技术的演进才能进入5G网络当中。
eMBB主要针对高清视频、VR/AR等大带宽应用,通常网络下行峰值速率高达Gbps,上行达几百Mbps。
uRLLC主要针对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关键任务型物联网应用,要求网络端到端时延低至毫秒级,可靠性高达5个9。
而mMTC由4G时代的NB-IoT和eMTC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演进而来,主要面向智能抄表、智能路灯等大规模物联网场景,对数据传输速率和时延要求很低,网速小于2Mbps,时延可容忍至10秒。
虽然这三大场景差异化匹配了高速率、低时延和低速率的物联应用需求,但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那些对速率和时延要求中等的物联网应用还没有覆盖到。
比如,用于测量和采集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的工业无线传感器要求数据传输速率约2Mbps,时延小于100毫秒,可靠性仅需99.99%;智能手表、医疗监控设备、AR/V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要求数据传输速率约2至10Mbps;监控摄像头要求数据传输速率约2至25Mbps,时延小于500毫秒,可靠性仅需99%至99.9%。
这些物联网场景如果用eMBB和uRLLC能力来支撑,就是大材小用、资源浪费,而mMTC的速率和时延能力又不能满足需求。5G mMTC场景,ITU给出的指标要求是每平方公里100万的终端。NB-IoT的容量是每小区5万个终端。NB-IoT覆盖半径2公里左右,折算一下,每平方公里大约是4000个终端。两者看似差距很大,但在现实中,究竟有多少用户需要每平方公里接入100万个终端?换句话说,NB-IoT基本上够用了。在需求还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搞一个全新的mMTC技术,成本太高,投入太大,没有必要。
所以,3GPP希翼利旧现有的NB-IoT/eMTC。对3GPP背后的整个通信行业来说,这是最合理的选择。
RedCap,正是为了填补eMBB、mMTC与uRLLC之间的“空白地带”而生的蜂窝物联技术。
RedCap:RedCap制定于5G Release 17版本,全称Reduced Capability NR,即“裁剪NR能力”的意思,所以也被称为轻量版、简化版的5G NR。如果根据带宽、时延、成本、终端功耗、覆盖距离等技术指标将5G蜂窝物联网分为低、中、高三个档位,那么RedCap就是5G时代的“中档”物联技术,介于NB-IOT和eMMB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