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佩服中国移动的一点就是: 在它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只要它决心去做,总能做到! 且不说移动市场长期碾压友商,宽带市场说超越就超越得彻彻底底的,连带着整个家庭市场都蹭蹭地往上涨。 如今政企市场也开始崭露峥嵘了—— 2022年财报显示,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达到1682亿元,同比增长22.6%! 按同样的增长速度的话,2023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甚至有人预测将达到2300亿元。 几年前中国移动在政企市场提出的口号是“力争三分天下有其一”, 现在已经是直奔“平分秋色”而去, 未来有没有可能“唯我独尊”呢?就如同今天的宽带市场一样。 我认为一切均有可能! 中国移动在每一个领域上都把自身的资源禀赋发挥至极致, 中国移动的资源禀赋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网络、投资和员工实行力! 这三板斧砸出来,成效就出来了。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说的成效是指阶段性的成果,而并非最终的成功。 其实去判断一项业务、一个市场有没有取得成功,很简单,就看它有没有实现净利润,净利润率是多少。 政企市场有没有实现真正的盈利?利润率是多少? 我不知道,因为中国移动没有公开过这些数据, 理论上,你去看中国移动的年报,所有没有公开利润的业务,你大体都可以认为是亏损的,至少是没有实现利润的。 当然,不是说没有利润的业务就是失败的,毕竟中国移动现在处于收入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CHBN业务体系中,C自然是利润的主要来源,H也已经实现了规模发展,正在进入利润增长期,而B则仍处于“规模发展”的阶段,至于N,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所以,处于规模拓展阶段的B,利润不是核心指标。 但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证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 付老师曾经总结过中国移动政企体系存在三个核心问题,我是比较认同的—— 1、 发展质量不够高; 2、 供给能力欠弱; 3、 人才队伍体系无法支撑政企体系的高速发展。 其中,发展质量不够高,具体又可以表现为:过单现象较为严重、欠款问题也比较多,客户响应时间较长、一线员工抱怨较多。你可以随便找一个前线员工,其大概随口就可以讲出来政企体系的20+问题。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期、高质量发展。真的不是看XX年拿了多少单子,XX年做了多少项目。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个是内部流程和支撑体系的数字化、App化,一个是人才队伍能力的高阶化,一个是核心产品的标准化。 这才是中国移动政企体系高质量、长期发展的关键点。 那如何去推进政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呢? 中国移动对此提出了核心要求:四不要! 1、 虚假收入不要; 2、 简单外包项目不要; 3、 欠费风险大的项目不要; 4、 风险防控不到位的项目不要。 深入去想想这“四不要”,你会发现中国移动是知道问题症结所在的。 虚假收入不要,目的是啥?挤掉水分啊,有多少政企业务是强行“融合”到客户的套餐中,半卖半送,这些业务客户几乎没有用过,甚至不知道有这些业务存在。但这些业务却能够分摊到收入,这些收入虚假不? 简单外包项目不要,目的是啥?不做无用功,把精力放在打粮食上啊。这些简单的外包项目,比如什么大安防项目,基本就是把标拿回来再转手分包出去,乍看上去项目额很大,收入很高,但几乎没有利润,甚至还可能赔钱、砸招牌。 欠费风险大的项目不要,目的是啥?还是要利润!市场上经常有一些项目,没有人去参与竞争,中国移动很顺利就拿到了,但后面要回款时却很困难。过去中国移动明知有问题但还是去接这种项目,因为中国移动要的是签单项目额,暂时收不回来的钱是算作“计收”,也是收入的一种,但最终会归于“烂账”,其实就属于自己打肿脸充胖子。 风险防控不到位的项目不要,目的是啥?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赚自己能赚的钱!事实上,接项目难,做项目更难,尤其是一些垂直行业的专业项目,其要求高,需求个性,定制化开发多,必须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对供应链的要求也高,这些项目的风险是很大的,分分钟无法按时交付,中国移动过去这类项目其实数量不少,最后钱没赚着,还得花钱找人擦屁股。
实话说,从这“四不要”的提出,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移动是懂政企市场的,也是懂自己的,如果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随后后面产品能力打磨出来了,中国移动的政企市场很可能又将一骑绝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