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上将

注册:2007-3-7271
发表于 2009-4-5 00:47:59 |显示全部楼层
注:本文是专门转给WCDMA里面的新联通人看的,却被阿忠来了移到这里.郁闷ing.其他运营商的兄弟就不要看了.谢谢!
联通网通内斗的时候,应该想想怎么把蛋糕做大,大家都有好的吃。
等你们内斗完,还有新增市场分额吗?
                                                                                    ————————
  网通目前无疑是最痛苦的。张老板挥挥手走了,留下一堆的云彩。为了争老三制定的指标仍然在被不折不扣的实行着。虽然不是很好但看上去还差强人意。天知道里面有多少猫腻,什么ICT光进铜退满天飞。苦的是吾等升斗小民,老板们只关注指标。
  因此网通人无疑是最盼望重组的。可以说网通会走到今天,就因为高层对重组的预期太早了。可是重组真的能让企业脱离苦海吗?不妨推演一二。
  一、北网通之尴尬
  是联通融合网通,还是网通融合联通?这是北网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明明是联通购买网通,联通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也要好一些。(严格的说谁买谁也买不起,2家到一起过日子就别分什么彼此,蛋糕做大了才人人都吃的饱,整个通信行业也是这样,恶性竞争只会让这个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渐渐的没落)按道理,网通员工应该乖乖地到联通报道了。可在北方十省,这个情况比较特殊。第一,网通的人员比联通多得多。古代有句成语叫蛇吞象,能不能吞下?第二、联通卖C网可不是卖设备了事,资产、房屋、仪表、还有人员,一应俱全。怎么看也像分拆联通的样子。联通完全C属性的人员毕竟不多,北方按40%划转后,无疑各个工作流程都会出现巨大的漏洞。找网通人员填补?还是直接融入网通?第三、联通的网络非常之单薄。和北网通根本无法比拟。网通收入少但网络容量、覆盖、承载能力都是联通无法比拟的。第四、那个先天不足的G网多年未曾发展,信号之差堪比小灵通。第五,网通与当地政府部门及大客户的关系非常深厚。
  于是问题出来了,谁当领导?
  必须指出的是,网通和联通在企业学问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弥合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也就是说人的问题不理顺,新联通只能坐看别人发展。现而今仅仅是重组前的接触阶段,便已经擦出了火花。网通人觉得联通这几年简直就是在睡觉,看着个黄金业务竟然能做成这个样子。联通人觉得网通牛X的什么,明明是我融合你,收入好才是王道。而且联通人员分拆方案尚未明朗,未来前景的不确定让大家心里都打着小算盘。另外电信动作十分迅速,分拆方案寸土不让的同时,在人的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这些问题都给网通和联通现阶段的合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人员融合的问题无疑是新联通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解决的如何就看常老板的智慧了。首先是具体人员位子的问题。两个企业合并,无论怎样都会使原来同一企业的人抱成一团。关键是把这种团体间的对抗减小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需要大智慧的。(这次动用了主体企业和移动网络的企业的计划)其次是体制的问题。联通的风格是省集中和集团集中。而网通的强点在于地市。当然网通也在逐渐走向省集中,但程度要比联通差很多。新联通采用什么方式,颇费思量。个人以为,以新联通合并后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实行省集中完全是掩耳盗铃。第三是管理风格的问题,网通一直延续了老国企的风格。联通则是另外的风格。至于说什么老国企管理方式落后之类的就不要再提了。田溯宁倒是个大海龟,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网通虽是老国企,但却是经过近几年困难局面下淬炼的。我这里想说的是网通的管理并非一无是处,但也肯定是有问题的。南北分拆几年来,和电信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明证。这和薄弱的集团总部有着巨大的关系,当然小网通留下的巨大债务也是一个原因。联通的管理如何不甚了了,但只怕也难以用一个“好”字形容。不然在移动高歌猛进的同时,联通为何举步维艰?
  这些问题想想都头大,只能由常老板动脑筋解决了。
  这些问题也太沉重了,并有挑拨双方关系之嫌。下面只谈技术,只谈技术……

  二、频点
  新联通合并后的主打业务无疑是移动业务。可是联通的G网却是先天不足的。
  先科普一下,说错了还请无线专业的同志们指出来。
  GSM业务的无线信号目前工作在两个频段上,一个是900M一个是1800M。联通在900M频段上有6M的带宽,909~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954~960MHz(移动台收、基站发)。联通1800MHzGSM可用频率为:1745~175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1840~185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对无线信号影响最大的是频率而非功率,900M的信号绕射能力要比1800M好许多。反映到具体的应用上就是覆盖范围大、信号好。但是联通在900M上只有6M的带宽。每200K一个频点,除去一个隔离频点,总共只有29个频点。反映到具体的基站建设上就是900M基站最大只能做到S322,(按K=7时,至少可以做到3/3/3或者4/4/4不知道对不对)最常用的大概是S222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基站分成的三个小区,每个小区只能使用两个频点。简单计算一下。每频点8路信道。按覆盖半径200米计算,在以该基站为中心的200米范围内,同时最多提供48路话路,还有那个GPRS也是占话路的。可以想见,这样的话务吸取能力在繁华街区是远远不足的。另外,好像就终端而言,900M的最大功率好像也比1800M大的多,熟悉终端设计的朋友请先容一下。
  移动有多少频点?在900M上是96个。那个原先在邮电局时候可劲挤兑联通的家伙!别笑了!这事就是你干的!
  我在无线方面是个初学者,没有认真地计算过。不知道以联通的频点最大能支撑多大的用户量。但无疑的是,联通在基站建设和网络优化上要付出比移动更大的代价。这也是联通新基站建设中大力建设1800M基站的原因之一。建设1800M基站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与WCDMA频段相近,基站选址可以统一。是否直接转向WCDMA我想应当是常老板还在反复掂量的一个选择吧。但是建设WCDMA,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这块我的建议是G网和W互补,先用WCDMA的2载频专门吸取话务量,1载频专门吸取HSPA数据业务.减少G网的负担。最重要的是还是申请新的低频(700-800M)和新的2100频率。频率资源越多越好。
  对新联通而言,有一块重要的市场是农村市场。这个市场中有大量的网通固网用户。但是这些固网用户正在迅速地向移动通信转移。由于原来的联通缺乏农村营销渠道,这部分市场大部分被移动所吞噬。新联通合并后自然不能坐看这种情况继续。但是就这部分用户而言,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分散、话务量小、基本无数据业务需求。这些特点无疑正好契合900M的信号特点。因此新联通还必须继续发展GSM。那么怎么办?和原联通一样,同时发展两张网?放弃农村用户?用WCDMA覆盖农村?总不能让大家的农民兄弟都用双模手机吧。(估计农村2年内的发展,应该和现在的城市一样,GSM900做宏,1800做热点覆盖,到2011年农村应该全用W覆盖,那时候的W手机价格估计跟现在的GSM差不多)

  够头大了吧。但是新联通面临的也并非全是问题,也有机遇。

  三、山寨
  中央电视台的一篇报道让山寨机浮出水面。我自己也尝试着购买了一款,其价格让我嗔目结舌。拿着山寨机四处炫耀之余,不禁琢磨一下:这山寨机对移动业务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是我孤陋寡闻,山寨机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从联发科推出那个MTK6226开始,手机产业就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什么促使山寨机这么迅猛地发展呢?
  首先,联发科的芯片便宜,实际上是太便宜了。好像那个6226只卖9元,要知道这是带ARM7核心的基带芯片,最高主频107M。比我刚工作时用的电脑快多了。什么TI、非斯卡尔都是百元上下,更不要说英特尔了。
  其次,联发科的芯片融合的功能多,什么触摸屏、摄像头之类的接口都是现成的。实际上这是台湾芯片的主要特点:价格绝对便宜,性能不是最好,功能绝对丰富。熟悉单片机的朋友对比一下AVR和STC就能看到这些不同。从当年的REALTEK8019到如今的MTK6228,台湾的芯片每每从出人意表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
  第三,联发科提供完整的套片解决方案。这是它的杀手锏。大家知道手机芯片是一个芯片组,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外围接口等等。把这些芯片变成手机上使用的电路板,是需要一个痛苦的设计过程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和App不同,尤其在高频电路上,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造成整个设计的失败。甚至电路板上一条连线的走向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手机厂家必须走完定性能,选择芯片,设计电路,检测完善,投入生产的全过程。但联发科改变了这些,它设定了一个基本的功能范围,实际上涵盖了目前手机应用的大部分功能。在这个范围内,用联发科已经完善的设计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样做也是有得有失的。就像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牺牲了灵活性,但简化了设计。这就使得原来只能为大企业掌握的技术迅速扩散到如过江之鲫的山寨机企业中。细看那些山寨机,可以看出其功能大多类似。包括目前最热的仿IPhone,它再怎么也达不到IPone的效果。它的芯片主频不够,不支撑电容触摸屏,操作系统只能用windows MObile,不能用MAC。实际上它们是用MTK的方案仿造IPOne的功能。这可是完全常识产权的仿造。因为其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联发科通过介入下游产业攫取利润。也就是说,山寨机的问题是联发科在与手机厂商争取利润,而不是山寨厂本身。可叹这些手机厂还在拼命地维护那个早已过时的手机入网制度。可以预见,几年后三分之一的手机市场必是山寨机的天下。除非到时候国家出新政策。联发科最近宣布研发WCDMA芯片组了。
  说着说着又说偏了,回到正题上来。
  山寨机有什么特点:1)低价,但基本价位并不低,基本在400--1000的价位上。(PS:不过从现在NOKIA的E63定位于3G的智能商务手机来看,水货:1500左右,很便宜。SONY E的HSPA手机也是在1500左右,而且还有下降趋势。如果山寨机再不抓住W机会,是很痛苦的。传统的黑山寨正在追赶,一些国产生产家电数码以及洗白了的国内品牌正在进入山寨行列,可以预言中国将会是国内外W终端最丰富的国家。)2)功能丰富。不仅支撑MP4、摄像头、电子书,更有些已经开始支撑JAVA2.0,这为第三方开发手机应用App提供了条件。
对运营商来说,山寨机意味着什么呢?
  山寨机解决的并不是最低端的用户手机。对运营商而言,山寨机意味着用户可以低价地实现手机功能的升级换代。
手机的智能化是一个趋势,目前高端手机的主频已达677M,和几年前的电脑有一拼了。而山寨机又解决了它的价格问题。因此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用户手机会迅速地更新换代实现智能化。这意味着手机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而不仅仅是通话。
  长期以来,如何在手机上开发新的业务一直是运营商的难点。移动搞了这么多年,也不过彩铃彩信而已。运营商们只好成天拿忽悠人的套餐说话。新业务对运营商而言,并不在于它能挣多少钱,而在于它对用户造成的黏度。
  山寨机的迅速发展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契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联通就可以坐等手机终端的发展。与移动之间巨大的差距需要弥补,必须作出超常规的努力。
       在即将到来的三国时代,手机将成为移动业务的重要一环。而且,不再是配角。至现在为止,手机厂家和运营商打的交道仅限于终端采购。作为手机厂家,并不了解大家的网络能提供什么样的业务和功能,其手机的附加功能目前主要集中于MP4、游戏和拍照。这些业务本身并不能给运营商带来收益。但是如果运营商和手机厂家甚至芯片厂家结合起来,能开发出什么业务来呢?这又让我想起了NTT和SK的定制模式。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不一样,运营商如果只在IDC收游戏服务器1000多块/月的接入费的话,那只能沦为管道。搭平台让SP、CP来唱戏,运营商维护游戏规则和分成模式才是王道。移动互联网只是个实验,如果模式成熟后。分成模式估计会在固网的IDC也逐步实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双赢。任何时候的竭泽而渔只是在拿青春赌明天。
      
  四、光进铜退还是G进铜退
       回过头来再看看大家苦苦挣扎中的固网吧。固网成为夕阳产业在很多年前就被提了出来,但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大家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从技术上来说,无线语音替代有线语音是必然的。有线无论在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上都要高的多。随着无线技术的提高,制约其发展的带宽、质量、终端价格等问题被逐一解决,固话被替代也就成为现实。
       大家苦难的网通啊。几年来不得不想尽办法降低固网被替代的速度。降价,取消月租,取消区间费用,使用小灵通捆绑。还有当前最有效的一招,和宽带绑定。但是,固话还是在坚定地、可怕而缓慢的下降。更可怕的是,即使固话用户数目不下滑,但其平时的使用还是飞快地被手机替代。
       问题出现了。新联通合并后,企业拥有了G网业务。那么固话和小灵通怎么办?让其自然消亡?还是继续发挥余热?

       话题先从近来热门的光进铜退说起。光进铜退更多的是财务上的一个花招。但其存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最大的作用是减少铜缆,特别是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铜缆。毕竟不再是路不拾遗的年代了。有些革命群众割点电缆卖点钱贴补家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吧。和谐!和谐!一定要和谐!可问题就是,割的这个量有点大。有些地市一直保持了每晚超百起的记录。该给他们发奥运奖牌!发给谁?就那谁谁谁了,你看着办就行了。
       直接的损失是电缆,可电缆断了得恢复吧。接电缆就要有接头,有接头就降低质量增加故障。于是乎网通广大基层同志们纷纷动员起来。巡夜。安报警器。可人家偷电缆的也与时俱进啊。大幅提高了作业速度,偷电缆过程十分钟搞定。更有许多与报警器作斗争的奇思妙想。有次大家两个同志巡夜,真发现偷电缆的了。可人家五六个人,还拎着斧头呢。只好趴在草窝里打110。等警察赶到,人家已经没影了。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割电缆的问题已经成了网通的心腹之患。屡次打击屡次死灰复燃,而且已成烽火燎原之势。它不仅造成直接损失,更牵扯了大量的维护力量。
       罗罗嗦嗦说这些,无非想说明这铜退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是光进还是G进。光进的好处在于光缆的同时进入解决了宽带接入问题。但这是很有限的。且不说目前网通光缆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单就光缆建设而言,更有价值的是杆路而非光缆。什么?撤铜缆的时候把杆路也撤了?来人!拉出去喂狗!
       光进铜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盗割电缆的问题。没有大对数的我割小对数的。村外面没有我割村里头的。无非是损失减小而已。
       前文说过,900M频段最适合农村地区的覆盖。而且使用无线覆盖可以彻底解决盗割电缆和铜缆维护问题。可是,从固话到手机有一个门槛,那就是手机终端。这些固话在向手机转移的时候,能被新联通吸取多少?有多少会投入移动的怀抱?
       怎么办?到底是继续光进还是G进?
       为今之计,必须兼顾互联网宽带的维持与G网的发展(中国的四线地区:农村市场)。如果新联通仅仅把目光集中在G网上,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溃败!联通与移动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信号,基站覆盖、载频数目、设备维护、业务支撑、前台服务、投诉处理、营销政策、渠道管理、品牌建设等等等等无一不是落在移动的后面。贸然实施固网的转移,很可能的结果是转移到移动网上。因为,最后的选择权在用户手上。新联通必须在尽可能维持现状的基础上,苦练内功,提高服务,徐图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在有条件的地方缩减固网规模。

       光进还是G进?我看都得进。


       五、末日小灵通
       作为一项从出生之日就被注定要在几年内消亡的业务,中国的小灵通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中国特色,只是没想到居然撑了这么久。
       实际上小灵通虽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至少也是个小家碧玉什么的。只是没想到在中国落了个做小妾的命运。PHS制式出生在日本,听听这名字Personal Handy System 。它出现的灵感来源于当年在日本十分普及的无绳电话。既然无绳电话在家里可以到处移动,那么如果让无绳电话在所有的家里都能使用不就变成移动电话了吗。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思路在日本技术人员的手中变成了现实。贯穿在整个设计之中的是两个字:低价。为了降低研发成本,PHS尽可能使用成熟的技术。基站上联接口采用ISDN。语音编码采用ADPCM。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诸如功率控制之类的技术都被摒弃。研发人员试图用一种低价的技术,降低当时十分昂贵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的成本,从而迅速在平民中推广。但是,就电子技术而言,最终决定成本的不是技术,而是规模。由于性能方面的差距和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成熟和完善,PHS在日本几乎还没有来得及推广便开始被淘汰了。但是当年中国电信改革的怪现状意外地给了PHS在中国重生的机会。
       我没有认真了解过GSM基站的成本,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灵通基站的建设与低价沾不上边。小灵通手机也不比G手机更便宜。问题出在哪里?第一,这是日本的技术!而日本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地方。在日本低价的东西放在中国可能就是最昂贵的了。好像仅仅是提供PHS标准的全套文档,就要缴纳60万美金(几年前看的资料,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这样了)。第二,PHS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国。在规模上毕竟无法与GSM和CDMA相比。可以这样理解芯片的生产,就像生产盗版光盘,母盘很昂贵,但后面的复制就像不要钱一样。第三,中国的生产企业在这项技术上三心二意,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大家都知道,什么技术被中国人彻底掌握了,其价格就会一落千丈。由于运营商一开始就把小灵通定位为获得移动牌照之前的过渡。设备厂商不肯大量投入研发,连那个靠小灵通起家的UT都有点三心二意,大量OEM日本的产品。价格能下来才怪。
        没想到的是移动牌照和电信重组来得如此之晚。几年中电信和网通都发展了大量的小灵通用户。虽然和庞大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相比,小灵通似乎也没挣到多少利润。但小灵通对电信和网通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在利润上。小灵通提供了与移动和联通正面竞争的手段。正是由于这种手段的存在,使固话被淘汰的进程被延后。也正因为小灵通的存在,使网通始终站在了电信市场竞争的前沿,没有被矮化为铁通之类的运营商。竞争中居于弱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没有竞争的手段。
       但是在新联通即将合并的今天,小灵通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几年来小灵通积累了大量的投资。怎么舍得让这些设备退网?另一方面,大量的小灵通用户转网风险很大,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原因无他,移动和手机终端。继续让小灵通发挥余热?再现当年联通双手互博的局面?那就别叫联通了,改叫周伯通得了。

       是到壮士断腕的时候了!
       首先,G网业务是必须保证的重点。而与移动的竞争无疑要从低端开始。这与小灵通的定位重合。为了G网,必须舍弃小灵通。
        第二,设备供应商不会为了一个末日业务准备设备和元器件,甚至生产线都不会保留。也许要不了多久,小灵通设备价格就会直线上升。尤其可怕的是,如果南电信迅速舍弃了小灵通,北联通将独吞苦果。(PS:G网的设备逐渐被替代也是在3-5年之间,3-4年后中国***各种渠道都会只有3G手机出售就像现在的日本和香港,联通会启动农村市场的W建设,也许更快,就让移动1人去承担G网带来的痛苦吧。很多终端商都在2005年调整了产品研发战略,由GSM转向WCDMA。)
        第三,作为市场嗅觉最灵敏的手机厂家会义无反顾地抛弃小灵通业务。可以预见,市场上不会再有新款的小灵通终端出现,卖的都是存货。
       新联通要做的不仅仅是停止小灵通的发展,而且要迅速实现小灵通用户的转网。大家知道,停止一项业务有时比新建一个业务还难,非常时期必须作出非常的安排。首先,G网要具备迅速接收这些用户的能力。第二,迅速包装一个G网的小灵通品牌,功能和资费与小灵通相近,号码继续使用小灵通的号码(这个能够实现,就在G网和PSTN的交换机做下数据就ok)。第三,在终端上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小灵通的转网。


  六、宽带与无线宽带
       曾几何时,在移动牌照遥遥无期的时候,宽带几乎是网通唯一的希翼。与固网下滑成鲜明对比的是宽带的飞速增长。无论电信怎样努力,仍然无法撼动网通在北方十省宽带上的统治地位。
       宽带无论是ADSL还是LAN在技术上、工程上、维护上都已经十分成熟。重组后电信依然会竭尽全力冲击市场。电信的优势在于大型网站的接入。由于这样的网站大多在南方,也由于网通总部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使得这些网站基本掌握在电信的手里。再加上那个该死的南北互连问题。信息产业部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被撤掉实在不冤。另一个可能的对手是虎视眈眈的移动。很明显,手握大把资金的移动并不放心来自铁通的伙伴们。但是,如果电信和联通在手机市场上打疼了他们的话,事情会是另一个样子。另一个可能是移动准备用3G甚至是4G来解决宽带的问题。毫无疑问,少了网线的束缚,上网会更加的惬意。(PS:FDD-LTE现在才开始部署,由于金融危机到来,可能规模部署还要晚个2-3年。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10-15年,LTE现在的价格是最贵、性能是最不成熟的时候,然后逐年下降和成熟。移动想在2011年上LTE,很可能在成本上都够呛,而且TDD-LTE完全不必理会。2009-2013年对了联通来说是最关键的5年,这5年如果用W抓住了中高端和潜力客户,那联通的地位发生变化)在同样的速率和资费下,有线是无法与无线竞争的。新联通如何因应这个威胁?
       当大家在讨论无线宽带的时候,讨论的实际是两个业务。一个是一般意义的宽带上网,即计算机+数据卡的方式,另一个是手机的上网。大家不妨分开来谈论。
       在语音业务上,无线替代有线已经是必然。那么在宽带上这一幕是不是也会重演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关键是什么时候。语音业务本身只有4K的频谱带宽,这是固定的需求。而面对这个固定的需求,无线技术的解决方案已经比有线要便宜。这是固网被淘汰的原因。那么宽带呢?我认为在短期内还看不到这样的前景。
       首先,至少到目前为止,宽带用户对速度的需求并没有止步。在大家用MODEm上网的时候,大家看的都是文本的网页。在大家开始宽带的时候,网页上的图片开始多了起来。而现在,网上到处都是视频。然而,视频的窗口能不能再大一点?画质再好一点?可以这样说,现在宽带上每一次带宽的扩充都会迅速被应用填满。也就是说,现在宽带的带宽需求远没有定格。
       第二,无线的信道是无法与有线的信道相比拟的。且不说频段本身的限制,单就技术而言,其实现要比有线要复杂的多。也就是说,更昂贵。只有当技术非常成熟,带宽远远抛开了用户的需求,才有可能缩小成本上的差异。在无线技术发展的同时,有线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且肯定比无线快。现在EPON已经是千兆到楼道,无线何时实现这样的速率呢。只要用户的带宽需求没有停止,无线就永远追不上有线。
        因此,在面临无线宽带技术提升的威胁时,新联通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技术和速率。

        第二个问题是手机的上网。移动有EDGE,电信有evdo,而联通只有残缺不全的GPRS。前文已经说过,联通在频率上差了很多。而无论是GPRS和EDGE都是要挤占这些少的可怜的信道的。联通G网一直没得到什么发展,是不是这方面的原因?似乎只有WCDMA才能根本解决新联通的这一困境。
        目前联通采取了在城区布设1800M基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无疑也是一个思路。但是1800M上联通也只有10M的频段,区区50个频点而已。在联通G网目前的用户密度下,应当还能支撑。但联通能一直保持这个用户量吗?发展手机用户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了。更何况还面临着小灵通的转网。
        回过头来看看手机上网的本身。用户用手机上网,除了炫耀之外,最主要的是功能。炒股、收发邮件、下载歌曲、书籍可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功能。这些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小数据量。毕竟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人们更关心的是些简单的、实用的功能。那么,如果从开发手机功能入手,新联通也许能走出手机数据业务的一片新天地。事实上,企业也这么做了:视频、音乐、即时通信、手机邮箱、手机报、社区。

       七、G还是3G
        G or 3G, Its a problem.
        常老板不会像哈姆雷特那样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是面对G还是3G的选择至少也应当掉几根头发。
       近几年来3G是最热门的技术。上上下下莫不以口称3G为荣,仿佛3G就是救世主一般。各专家纷纷撰文痛批信产部迟迟不发3G牌照耽误了中国信息化的进程。那个TD更是了不得,大有TD一出天下我有的感觉。但就在前天,李嘉诚发话了,说3G就要走出隧道见到光明了。合着3G一直在黑窝里呆着呢。
        前面已经说了。对于4K频宽的语音业务,无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么3G也好4G也好所做的无非是做好语音的同时向宽带的进军。即以替代有线的宽带作为目标。评判这些技术是否成功的标准有两个:1)所提供的带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超过有线宽带;2)所需设备的价格是否低于有线。让大家来看看吧。原来WCDMA只有384K-2M,HSPDA只有14.4兆,HSPA+达到了21兆/42兆/51兆,但是峰值速率。现在3G设备已非常便宜,比2G还便宜。各厂商的报价无线侧,2-3万一载频。这么说3G的定位并不是要替代有线宽带,而是用户有限宽带的补充。也许4G可以,但大家还看不到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估计中国上4G的时候会在13-15年之后。
       那么网上吹的3G都实现什么样的业务?手机电视!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手机看报纸!停!原来3G的数据业务是为手机准备的。那么问题清楚了,原来3G就是语音加上部分手机的数据业务,并不准备和有线宽带展开面对面的竞争。那和2G+GPS+EDGE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速率的快慢,只是这种区别还不足以引起质变。但量变会引起质变。
       中国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农村(WCDMA3-5期建网),现在需要的仍然仅仅是语音业务。
       在三线城市(WCDMA2期建网),现在数据业务已经是必须的竞争手段。
       而在一二线城市(WCDMA1期建网),现在无线宽带可能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向往。这样多样化的需求如何进行兼顾呢?
       从这个需要中似乎可以很容易地导出一个解决办法,
        农村用900M覆盖,农村远期(3-4年后)宽带覆盖的计划应该是拿无线的HSPA或者HSPA+直接覆盖。
        三线城市用G900/1800,并推进宽带业务捆绑销售(南方地区以广州上海为核心进行IDC建设,引进大网站和热门游戏的联通站。这不是最重要的,每个省市的市场部应该对用户频繁反问的本地网站进行双线接入或者其他方式解决用户访问一些本地网站难的问题),2009年下半年启动W2建设。
        一二线大城市优化G网并部署W,G网为W的补充。2009年-2011年3年时间持续优化1/2/3线城市的W网络。决定中国联通命运的客户在这些城市。同时,农村地区的G网销售也不能丢。
       关键更要推进固定数据网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南方)把移动语音+移动数据+固定上网捆绑销售。(接入层的建设质量和维护质量非常重要,建议DSLAM覆盖中低档小区,高档小区直接上EPON。)
  
      第一,W的终端问题。在很多朋友回帖中都说到了这个问题,很多W手机是同时支撑G网的。但这只反映了欧洲也是从G向W过渡的现状。在技术上,G和W在射频前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二者的融合是个很复杂的设计,而其基带芯片也是完全不同的。现在这终端问题先抛给电信和移动吧。
     第二,联通的用户发展近几年陷于停滞,因此频点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突出。目前联通已经定下了在城区使用1800M的策略。1800M上联通有10M的带宽,50个载频,比900M要好一些,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可是如果联通要想成为一流的运营商就必须从移动夺取至少1/3的用户。现有的频点能支撑吗?还有GPRS等数据业务,也需要频率的支撑。所以,联通总部应向工信部申请低频,用做纯语音用户覆盖,制式用WCDMA。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W是必须全力发展的,关键是投资的速度和规模,在现阶段必须全力的投入。在终端价格开始下降。100美圆以下的HSDPA终端已出现,WCDMA的终端在国外已到了60美圆以下。很多终端企业扎堆生产研发WCDMA,并彻底抛弃了CDMA,包括高通现在的重心早已转向了WCDMA,也明确表示CDMA的后续版本UMB停止研发,甚至EVDO-B至今全球也没有一家CDMA运商商用。CDMA运营商都在转投W阵营。比如澳大利亚电信、印度TATA电信、韩国SK电信等等。规模效应决定了CDMA的设备和终端将会越来越贵。

      补充发展G网,完善G网的覆盖应当是当前的重点。至少要使目前用户条件下的信号覆盖不弱于移动。农村迅速用900M覆盖,解决固话流失的问题。(当然,农村市场并不是一概而论,北方地区的农村市场,南方发达地区的农村市场,中西部农村市场,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市场,市场需求和新联通在当地的资源决定了大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三线城市完善900/1800GSM覆盖,中心点可以开通HSPA上网体验,并推进宽带业务(南方)。一二线城市里优化900/1800M大量建设WCDMA用2载频吸取语音,与移动展开竞争。
      全力争取EGSM的频段。EGSM是当年模拟移动退网留下的频点。在900M附近。现在生产的手机模块基本都支撑这一频率。而这部分频率里已经被移动想当然地占据了一部分。必须全力以赴向工信部争取,一旦成功将全面改善G网的频点问题。
     在将来的数据业务上,以多样的应用为特色,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通信网络全国一盘棋,任何一个地方做的差会影响全局。联通应该明白自己与电信和移动最大的差别是在于WCDMA这个网络制式,自己的最大优势并不是G网要做得比移动好,并不是要跟着移动建G网,跟着移动去抢农村用户。移动的粮仓并不是在农村,而是在1/2线大城市和部分3线城市。当然农村市场也不是放弃,同样要发展。但凡是有个侧重点:偷袭乌巢。G网频点本身就限制了其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5年G网将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2009年开始建设3G网络时,就以比2G多1倍的资金投入3G,随后2G的投资比例逐年递减,3G的投资逐年增加。,(2G在1/2线大城市找平补齐,作为3G的补充;3/4线的地区还是要建设和优化)
     

  写在最后
      实际上写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有些写不下去了。一方面自己的技术层面还是狭窄,很多技术特别是移动方面的技术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如同巨石一般压在心头,让我无法呼吸,早已失去了起始是调侃的心境。新联通面临的问题远远不只是这些技术问题。大家像是一个徒步者在隧道中挣扎前行,只为了前方那小小的一个亮点。也许那里便是海阔天空。

[ 本帖最后由 coolfire20 于 2009-5-4 12:23 编辑 ]
已有 8 人评分经验 家园分 收起 理由
yamo + 1
sang158 + 1
江北闲人 + 20 + 50 + 20
buptany + 1
lianglight + 1

总评分: 经验 + 20  家园分 + 50  + 27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0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9:12 , Processed in 0.6294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