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13004 分贝 0 家园分 330367 在线时间: 2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2-6-11 帖子: 1716 精华: 2 注册时间: 2003-2-6 UID: 4881
注册:2003-2-6
发表于 2005-7-30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Five Suggestions About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Work of China Communication Industry
赵厚麟
摘要:中国政府及产业界积极参与国际通信标准化活动,有利地推动了中国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战略转变,中国制造的通信设备在国际市场正获得越来越多的份额。对中国通信产业界如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在其中取得主导地位,文章从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意识,利用ITU、IEC和ISO等国际权威组织,认清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和环境,强化中国常识产权工作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常识产权
Abstract:In recently years, the positive attitude of China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greatly impels the strategic change for China from a big telecom country to a strong telecom country. Moreove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de in China acquires more and more shar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article finally proposes fiv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bout how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how to be the leader. They are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taking part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work, to make use of authoritative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such as ITU, IEC and ISO, to know the actual position of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field,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rules and circumstance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to beef up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work i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ITU; standardiz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标准化工作并不是当代社会的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很早就存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标准化。比如说,没有先人的标准化工作,就不可能形成某一种人类语言,而任何一种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没有标准化更是不可思议的。在文明社会早期,青铜器和铁器的制造与使用便要依赖于当时的标准化的推动。即使是在石器时代或更早的劳动工具的使用,也都可以找到标准化的痕迹。否则现代人们就不可能从大批携带相似信息的实物中进行研究考证。近代军事上的密电码绝对是一种不可泄露的通信标准。当然,标准化是近代语言,史书上大概见不到这一词语。
对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标准化工作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说,产业界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能够离开标准化工作。今天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受益于标准化工作的成功实施。不过由于标准化的巨大成功,大家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标准化工作一旦出了疏漏,人们就会感到不方便。比如说,经常出差的人,特别是到国外出差旅游的人会发现,旅馆里的电源插座可能型号不对,或当地的电压可能与中国的电压差一倍,没有办法使用随身携带的电器设备。可能没有人会问一问为什么固定电话能连通千家万户,GSM的移动用户与CDMA的移动用户却互不相通,这实际上是两个移动系统标准不同的原因。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就是文件,是根据协商同意的原则建立起来并由某一个经认可的机构批准的文件。它能为公共和重复使用提供规则、引导、行动的特征,旨在对某个定义的对象获取最佳的使用效果。这个定义的下面还加了一个标注,提出一个条件,要求标准的制订要基于科学技术和实验的综合结果,并要着眼于促进最佳的社会利益。在标准化的定义中强调了制订标准机构的权威性。
标准化工作是为社会服务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开展的。标准化工作可以将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从一个地区传往另一个地区,可以将人们享受先进技术服务的成本降到最低点。出于种种原因,采用不同的标准也可能造成实际上的市场壁垒。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消除技术壁垒、开放市场的努力中就明确提出,应用国际权威机构建立的国际标准将能有效地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2003年1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信息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一份叫做原则声明,另一份叫做行动计划。两份文件都提到要重视国际标准在建设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标准化工作在推动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乃至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国一家权威机构的一份研究成果报告支出:在1960—1990年的30年间,德国(当时的西德)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3%,对此结果所作的贡献是:资本占48.5%,标准化占27.3%,营业执照占15.2%,专利占3.0%,劳动力占6.0%。由此可见,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仅次于资本而远远高于其他因素。
20世纪最后的10年,以因特网和移动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渠道,有力地加快了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推动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人们甚至把21世纪定义为信息世纪,表达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重视和希望。而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在人类社会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际标准化工作是国际大家庭共享国际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更是一些大的电信企业不能不关注的工作。利益所在,竞争在所难免。谁掌握并领导着先进技术的标准,谁就能拥有市场主动权,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在1999年和2003年举办的两届世界电信展览会上,MicroSoft企业的比尔·盖茨和其他著名的产业界知名人士都明确无误地指出,对未来的发展,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要。
1 通信与标准化组织
通信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信几乎与标准化是孪生兄弟。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通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没有电气通信手段之前,烽火通信、光通信、邮传通信等各种各样利用视觉和听觉的手段进行的长途接力通信,都需要一整套约定的标准措施和完整严密的实行机构加以实施。不过,古代的通信系统因地域所限,标准化工作靠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加以规定就可以解决。近代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就远不是这么简单了。近代通信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随着国际化附生的自然就有各种技术的利益争执和妥协。随着20世纪推行的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民营化,以前由政府控制的通信标准化工作也逐渐变成多元化。产业界的强势介入和他们的利益驱动,使得标准化工作走上了市场化的路子,出现了传统标准化与产业界标准化群雄竞争的局面。
标准化的成果是各类标准。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有些机构制订的标准被冠以别的名称,比如因特网工程技术工作组(IETF)制订的标准就称为“征求意见稿”。国际电信联盟(ITU)制订的标准被称为“建议书”。市场上的标准还包括那些由工业界制订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此外,还有所谓的事实上的标准,最著名的要算是MicroSoft的操作系统的各类版本。若按地域划分,标准则有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另外还有针对行业的行业标准。
目前国际上制订通信标准的机构多达数百个,但老牌的通信标准化机构并不多,最著名的有3家,它们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其中前两家都拥有百年历史。ITU于1865年诞生于巴黎,它的总部长期设在瑞士的伯尔尼,1947年成为联合国家族内负责国际电信事务的专门机构后,于1948年将其总部迁往日内瓦;IEC于1906年诞生于伦敦,1948年迁往日内瓦;ISO是IEC催生的,于1947年诞生于伦敦,但它的总部一直设在日内瓦。3家机构在日内瓦不仅是近邻(IEC和ISO同在一个大楼内办公,ITU与他们隔街相望),而且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3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标准化工作上有所分工:ITU致力于通信标准化,IEC专注于电子设备标准化,ISO则主要负责计算机联网标准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网络和终端技术的融合,3家机构的标准化工作有重叠。为了尽量避免重复劳动,3家机构之间加强了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有关标准,甚至推动了“同文标准”,即同一标准的文本从头到尾的文字都是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区别。
ITU属于政府间组织,ISO和IEC同属于非政府间组织(NGO)。ITU、ISO和IEC的标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各国都敬重这几家标准的权威性,不少国家还赋予它们法定的地位。中国是这3家机构的重要成员。
19世纪发明了电报技术后,欧洲各国很快就推广应用了。但各国的电报传输要求不完全统一。1865年5月17日,20个欧洲国家和50多个电信企业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在巴黎达成协议,签署了近代史上第一个国际电信公约,即国际电报公约。同时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定名为国际电报联盟,英文缩写是ITU。1932年,国际电报联盟与从未正式成立但事实上一直存在的国际无线电通信联盟正式合并,成立了国际电信联盟,英文名称仍然为ITU。因此可以说,国际电联从一开始就把标准化作为它的主要宗旨。国际电联现有189个成员国和近700个所谓的部门成员,其中大部分为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
国际电联对电信的定义是:利用导线、无线电、光学或其他电磁系统进行的对于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言或任何性质信息的传输、发送或接受。根据这一定义,电报(包括无线电报)、电话(包括移动电话)、数据通信、传真通信、卫星通信等自然都是电信服务。而其他的通信手段,比如广播(包括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电视(包括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因特网(其中包括多媒体、电视、广播、电话、电子邮件服务)等也应纳入电信范畴。事实上,国际电联一直在研究上述所有技术和业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近几年,非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和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积极地参加国际电联的标准化活动。非洲的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塞内加尔、喀麦隆,南美洲的巴西和委内瑞拉,亚洲的泰国、印度、伊朗和印度尼西亚,东欧的波兰、乌克兰,中东的埃及、摩洛哥和叙利亚等国家在ITU都很活跃。
在国际电联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工业界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知名的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都是国际电联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参加者。从参加会议的人数上看,政府代表团、运营商代表团和设备制造商代表团三分天下。而在从提出文稿到主持会议讨论直到最后形成标准的全过程中,产业界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界从各自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国际权威机构特别是国际电联这样的组织所提供的标准,不仅能够确保各类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互连互通目标的实现,也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由于恶性竞争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促进企业在全球各地区各有关领域的良性发展,最终有益于企业。因此,产业界非常积极地参与标准化工作,从而使得国际机构的权威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当然,为了将来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到自己的有利地位,企业都竭力把自己的技术推上国际舞台,力求使之成为国际通信标准。这样一来,产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等各种利益的争执和妥协就成了标准化过程中的主旋律。
国际通信系统自然需要国际统一标准,但由于全球网络是历史多年演变的结果,也不能在一夜之间全部用符合一个新标准的设备予以更新,而新业务的应用也不一定能轻易在某一个系统上实施,因此,多种技术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国际通信系统中强调的是互连互通。只要能保证互通,不同系统的存在是容许的。因此,国际电联在追求制订全球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也容许不同系统的存在。通信标准,特别是国际通信标准,自然要有先进性。因此,国际电联的标准化活动长期由北美、西欧和日本的厂商控制。如果他们3方无法达成协议,结果可能有两个:没有国际标准或同一个标准内有2种或3种体制。比较著名的例子包括,国际电联20世纪作为国际标准公布的脉冲编码调制(PCM)标准即包括北美和西欧的两种体制,而稍后公布的可视图文(VIDEOTEX)国际标准则把北美、西欧和日本3方的系统兼收并蓄。由于市场开放,原有的国际地缘划分被超大型国际企业的对峙所取代,从而使原来的三分天下的局面有了改观。新的国际标准作为妥协的产物就可能不再局限于3种方案并存,而是多种方案并存了。最新的例子就是近年来关于3G的5种技术标准。为了让市场更活跃,国际电联也可能在同一个标准中规定那些大家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同时也留下“选件功能”让厂家去根据需要加以开发。国际电联不是唯一这样做的组织,几乎所有的标准化组织都有类似的安排。对厂家来讲,在追求把自己的技术排他性地变成国际标准的努力无望以后,能让自己的技术留在国际标准内与其他类似技术同时共存,也是退而求其次的最好结果。
除了ITU、IEC和ISO以外,市场上还活跃着大量的由产业界各方势力推动产生的专业论坛和标准化组织,比较有影响的包括:IEEE、IETF、W3C、3GPP、3GPP2、OMA、OMG、TMF、MPLS/FR、DSLF等。这些组织的绝大部分产生于美国产业界,少量由欧洲的产业界牵头成立。这些组织除了制订相关专业的技术标准外,还组织市场促进活动。据估计,在市场最红火的时期,一个有影响的运营商可能要参加50~80个小小的论坛和各种标准化组织,而一个有影响的制造商则需要参加100~150个这样的组织。近两年,这些组织的数量只剩下不到一半。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区域标准化组织:ATIS(美国)、CCSA(中国)、ETSI(欧洲)、TIA(美国)、TTA(韩国)、TTC(日本)等。
国际电联除了加强自身环境外,近几年还加强了与专业论坛和世界上知名标准化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建立了固定的伙伴或联络关系。前面提到的那些组织都与国际电联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国际电联在这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不仅提高了国际电联在国际同行中的领导地位,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市场催生的论坛要求电联将它们纳入旗下。
这两年国际电联标准化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些知名企业消失了,还有一些大企业从霸主地位上退下来。而一些新生力量,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运营商和制造商迅速登上舞台,其中中国军团的崛起特别引人注目。
2 中国在国际电联标准化活动中的努力
中国于1920年加入国际电联。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后,1972年国际电联正式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1973年中国政府正式组团参加国际电联的活动。目前,中国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四大运营商,中兴通讯、HUAWEI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3家制造商,香港6家企业,澳门3家企业都是国际电联的部门成员。中国一直是国际电联行政理事会的成员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公众固定通信网和公众移动通信网双双成为世界第一大通信网,并仍然高速向前发展。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第一大产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通信产业在努力争取世界市场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五大洲都能见到中国电信产业活跃的身影。有些企业已经跻身于世界知名企业行列。这些巨大变化,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通信标准化工作的贡献功不可没。中国电信主管部门从改革之初就明确提出,实现通信现代化要搞全国标准,要尽量参照国际标准,并要积极参与国际电信标准化工作,要了解跟踪世界最新动态,掌握和运用世界先进技术。近几年,更是进一步提出要将中国的自主技术变为国际标准。这些明智的决定,保证了中国通信现代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先进水平上。
中国通信专家自1973年起参加国际电信联盟的各种活动,经历了一个由早期的了解情况,学习跟踪,到今日的积极参与,并已在若干领域将中国的技术提交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电信联盟有关的标准。在此期间,有些中国专家还分别担任了课题报告人、工作组主席或副主席、研究组主席或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这两年中国参加国际电联研究组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上已经可以和美国、日本这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相抗衡。中国提交文稿的数量这几年也一直在上升,直逼美国和日本。国际电联最近做的统计表明:在2001年以前最活跃的13个运营商和13个设备商中没有中国企业的名字,而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和HUAWEI均榜上有名。
中国专家曾经担任1997年—2000年国际电联标准化部门第12研究组的主席,再早些时候也曾经有两位专家分别担任过两个研究组副主席,2003年有一位专家担任了国际电联无线通信部门的一个研究组的副主席,本人从1999年起担任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举行的4年一度的世界标准化全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当选为全会副主席,中国提名的5位研究组副主席的人选全部当选,其中包括中兴通讯提名的专家。此外,还有不少中国专家担任了国际电联各个研究组的课题报告人、建议书起草人等重要职务。中国的国际电信标准化专家队伍正在迅速扩大,也越来越活跃。
中国从电信大国变为电信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厂商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兴通讯和HUAWEI这两家企业的海外市场人员各自在异国他乡艰苦创业,从那些知名的跨国企业长期垄断的地盘上一点一点地挤出自己的市场,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两家企业今天已经蜚声海外。发展变化之大,实在令人钦佩。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国的电信企业提高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3 对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中国巨大的市场、优秀的人才以及已经形成的世界第一的通信网和生机勃勃的通信制造业,呼唤着中国的通信标准化工作要上一个新台阶,以支撑中国的通信产业占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对于中国国际标准化工作,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供中国通信专家和领导们在工作中参考。
3.1 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意识
国际标准化工作不应局限于仅仅接纳外国的技术,更要把中国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推出去,用它们去影响世界。中国在这方面的意识还远远不够。好的思路不仅可以在国内自己搞,还应该拿到国际舞台上,把中国的技术变成国际技术。这样做,对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是非常必要的。
3.2 充分利用ITU、IEC和ISO等国际权威组织
在ITU、IEC和ISO等组织内,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在当前中国的整体实力还无法与发达国家全面抗衡的情况下,尽量利用权威的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电联这样的机构,来提升中国的地位应该是上策。其他的论坛和国际组织,只要是对中国有利的都要利用。中国的通信企业应该清楚,每个组织的成立必然有发起人,而那个组织的成立必然是为发起人服务的。如果有人找上门来让你去参加,你去那里是锦上添花,交钱、出主意,人家总是欢迎的。但是如果你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他们是不可能为了照顾你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利益的。对此要清醒地认识,千万不要过于天真。一般地说,那些组织的发起人大都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对于参加别人建立的组织,建议大家问一个为什么。当然,不应怀疑一切,只要对企业有益并有可能,应邀参加欧美地区成立的论坛之类的组织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不过,鉴于中国企业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一些可能作为领头人的领域,建议不要采取跟着别人走的权宜之计,而应该积极推动尽早经过ITU、ISO、IEC这些权威机构建立标准。如果条件成熟,中国企业也不妨挑头建立自己的论坛。
3.3 认清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
在许多方面,中国和外国同行还是有差距的,有的差距还很大,但是这种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而在相当多的其他领域中国和外国同行已经没有差距,甚至在一些领域中国已经可以领先了。此外中国的产业规模,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制造商,有不少已经站在世界的前列。以大欺小当然不可取,谦逊一点也是好事,但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别人的利益,或指望别人照顾中国的利益就不明智了。中国的技术水准、创新能力与国际同行相比可能还有一些差距,但永远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就可能失去很多机会。
3.4 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和环境
中国的地位改变了,目标改变了,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也要跟着改变。对国际组织的游戏规则以前没有弄清楚的,现在要搞明白。不要以为参加过多次会议就对那里的规则很熟悉了。实际上,去的次数多不一定就了解那里的规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国际组织中没有担当一定的职务,或没有一定的祈求,对那里的规则就可能不会很清楚。就算担任一定的角色之后也不一定对那里的规则有很深的了解。
对于国际组织的不成文规定,中国更要尽快了解。比如中国的某位专家想做课题报告人,以为在会议开始的那天去提出要求就能如愿,实际上挑选过程早就开始运作了,除少数情况外,会议的主持者通常需要在会前心中有数,最好已经作好安排。会议的主持者都已安排好议程了,你开会时再找他们,就很难了,因此需要早点与对方协商。
中国企业还要熟悉不同的学问和环境,了解不同的学问差别。要理解和区分国际环境中正常探讨和蓄意阻扰的区别。中国给国际电联提供文稿,在国内要经过一些程序审查。好容易过了三审五审,认为到了国际电联就不用审了,结果到了国际电联的会议上一亮相,国外专家就提意见了。其实,大多情况下人们第一次看到一些东西要提出看法是正常的,国外专家要摸清楚你的思路和意思,有些人是没有恶意的,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人有恶意。有时中国企业提出一个东西,国际上的战略对手可能会很紧张,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就可能拖你,或真的反对你。标准没有出来之前,大家都在争。国际组织中有一些人,他自己可能也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只是为了想让大家知道他的存在,会提出一些问题,他们不是和你过不去。对这些情况要心中有数,不要过分紧张。通常会下协商比会上讨论更加重要。
中国企业要学会与那些国际通信界的关键人物和活跃代表进行交流、沟通。平时多交朋友,在国际间寻找同盟军。交朋友或与国际同行交流时,不一定要请人吃饭,喝茶也行,有时候说几句话也可以。在会议上该说不的时候要理直气壮地说不。不过要学会在国际场合怎样说不。前几年出了一本书叫《中国人可以说不》,后来又出了一本书《中国人为什么说不》,后来还有人建议出一本书《中国人可以不说》但是本人更希翼看到一本书《中国人怎样说不》。希翼中国专家学会在国际场合下怎样说不,学会在国际场合中用国际通行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中国还应该参与国际组织“上层建筑”的建设和改造,比如组织机构调整,工作方法的改进等。
3.5 强化中国常识产权工作
在国际电信标准化过程中,常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其中,专利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期又增加了App版权和商标的应用。中国企业的专利意识一直很薄弱。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常识产权方面的努力,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关于常识产权的政策和实施办法的研究工作,以早日摆脱被动局面。
4 结束语
标准同发明、创造一样,可以为拥有者带来收益和财富。中国的通信产业界在投入大量资金开发产品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标准这一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研发。各级政府和产业界只有将标准化工作放在战略高度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提出直至主导标准研究,中国电信强国的战略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编辑概况:
赵厚麟 ,江苏高邮人。南京邮电学院毕业。1985年获英国埃塞克斯(Essex)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经原邮电部选拔推荐,经国际电信联盟(ITU)公开招聘被录用为职员。1998年被中国政府提名为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候选人,同年当选。2002年10月再次当选连任,任期自2003年—2006年。1999年被聘为大唐产业集团高级顾问。2000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电信科学院外籍院士,2003年2月被该院授予名誉博士。2003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西安邮电学院兼职教授,《人民邮电》报高级顾问,中国联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三届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日本早稻田大学ITU-早稻田大学ICT中心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2005年被聘为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