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动力环境系统的构架组成系统结构 根据各站通信机房机房的分布特点和实际需求,系统整体实现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各机房现场的设备环境系统将数据传输到本地监控服务器,再由各监控服务器通过IP网络(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的集中管理服务器,实现完全集中、数据共享,由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机房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实现方式不但满足了对分散机房的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更满足了对现场数据安全、实时、完整的存储和控制要求较高的使用要求。 1 硬件架构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架构进行设计,确保任何模块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同级别的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本项目现在和以后的规模需要,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可以确保系统后续的扩容能力和系统反应速度。 监控管理平台是一个高可用性的分布集中的机房弱电集成监控系统,从硬件来说可以分为现场设备采集层、现场监控层和集中管理层,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每个模块各施其职,互不干扰。 数据采集管理层:由各种I/O采集模块,通讯转换模块等组成,连接所有传感器和被监控设备,实现监控平台与被监控对象的数据通讯。所有硬件采用模块化架构,I/O模块采集传感器数据后通过系统配置实现对所有传感器的数据匹配对应;各种智能设备通过通讯转换模块或者直接接入现场监控层。 现场监控层:由数据采集终端组成,负责收集与处理由现场设备采集层发送上来的数据。每层楼根据系统总线数量、数据采集终端的处理能力、机房物理分区等条件设计多台数据采集终端。该终端是专业的设备监控系统服务器。具有视频采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协议转换、联动控制、报警管理等功能,内嵌WEB服务,支撑远程IE访问。该数据采集终端可管理机房内的各种动力设备、环境参数和安防系统。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内置WEB服务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远程设置、远程监控、远程维护及远程报警等专业管理功能。网络中断时仍可独立运行、存储数据及联动控制。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的数据和处理后的结果、报警信息等上传至集中管理层。 集中管理层:由监控主/备服务器和各种客户端、终端等组成,集中管理服务器(主备机)负责整体系统的集中管理与调度,收集与处理由现场监控层发送上来的数据和报警。监控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方式设计,确保监控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监控服务器支撑客户端和IE的远程访问,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实现各种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挖掘、告警管理、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能耗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配置管理等。 2 App架构 系统整体基于插件结构设计,除基本内核外,所有功能模块均是可扩展的插件。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象搭积木一样搭建到大家的监控系统中,以适应后期建设中逐步扩大的监控设备或子系统数目,满足系统扩容的需要,以便在增加服务种类或应用于不同的业务领域时,可进行方便的系统扩展。 整个系统是开放的,凡按照一定的规范开发出来的各种服务器,均可以无缝的集成入平台中,接受中心服务器调度。在已有的服务器中,均采用了插件架构。如实时数据服务器,它本身只是提供一个插件框架,每个功能项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插件挂接在系统中的。在具体实现中,界面图元、策略组件、设备通信模块、核心服务模块均采用插件架构,实现了从数据层、业务逻辑层、UI层的灵活扩充能力。 除了功能的扩充之外,各业务逻辑模块还可实现系统规模的扩充,通过部署多个服务模块,可以方便的实现分布式服务,通过级联、双机或多机冗余、负载均衡等技术,方便的实现系统容量和性能的扩充。 插件式架构设计中主要包括:插件框架、插件契约(服务)以及插件组件三部分组成。 1、插件框架:组织和管理系统插件的下载、装载、组合、实例化以及销毁,并提供整套完整的与后台服务通信的操作接口等。 2、插件契约(服务):插件契约以服务接口的形式存在,系统的所有插件全部通过实现系统框架统一的接口规范,偏于有效的组织、管理插件对象。 3、插件组件:插件组件既为具体的插件程序,实现了插件契约服务的一个独立的程序。 实现插件架构的核心是插件管理器,也就是插件框架。插件框架完成了对所有业务逻辑模块的动态装载、卸载,方便的实现了系统功能及性能容量的扩充和管理。 从应用服务器的App模块的组成结构来看,业务逻辑层又分为内核层、中间件层、可扩展服务层。 中间件层:为系统的所有模块提供了通用的、可重用的组件,实现了对系统核心功能和数据的抽象封装,统一了各种组件服务的接口,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开发工作; 内核层:实现各应用服务器的核心功能; 可扩展服务层:针对应用服务器的类型和业务需求,为界面层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采用插件机制,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实现对集成系统平台功能的扩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