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门户论坛百科APPEN| 举报 切换到宽版

亚星游戏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亚星游戏官网-yaxin222  列兵

注册:2006-4-72
发表于 2018-1-21 11:12:14 |显示全部楼层
MIIT三阶段测试规范发布,运营商表述测试计划和技术热点
你真的看得透吗?
2018-1-21
2018/1/16号,工信部发布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同时部分设备厂商也公布了2018年测试计划,国内三大运营商公布了5G测试、预商用和商用计划。
透过测试规范和会议发言可以看到,虽然5G技术已经指日可待,但是5G网络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特性如何应用还不太明确,有待进一步测试和验证。而这也是2018年工信部和运营商的三阶段测试中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那么,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预商用计划是什么哪?目前阶段哪些技术方案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哪?背后又有什么考虑呢?
本文借助会议发言和测试规范予以简单整理和分析。
1.       国内三大运营商预商用计划和技术取向
会议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中国电信技术部副总经理沈少艾、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副总经理马红兵分别发言,对各自的测试布局、商用计划和技术取向进行了阐述。简单归类和整理如下。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2018年测试规模
5城市,500站
6个城市 ?
7个城市
测试/商用计划
-    2018/Q1~Q3:参与MIIT技术试验三阶段工作;
  
-    2018/Q3~2019/Q3,产品商用架构形成。
  
-    2019/Q3,70国庆时进行5G应用展示
 
-    2018测试;
  
-    2019预商用
  
-    2020商用。
技术关注点
-    覆盖性能测试
  
-    室内外联想覆盖
  
-    高回传带宽
  
-    CU/DU分离
  
-    UP下沉
  
-    混合组网方案
  
-    4G演进和5G协作组网方案
  
-    NFV引入后核心网组网方案
-    面向eMBB业务
  
-    优先采用SA组网
  
-    推荐CU/DU合设
  
-    支撑基于核心网互通
  
-    实现与4G互操作(SA)
  
-    网络切片
  
-    边缘计算
  
-    语音回落到VOLTE
  
-    多网融合
  
-    全模全频全网通终端
  
-    5G手机终端首选SA单射频方案
 
测试重点
 
-    SA NR独立组网性能
  
-    CU-DU架构对基站性能影响
  
-    传输承载需求
 
横向对比3大运营商披露的一些信息,有助于看清国内5G当前态势,了解5G未来走势。但是,你对其中的一些技术选择方面的分歧和背后的含义了解吗?
2.       中国移动强调收敛MIIT测试5种帧结构予以佐证

在“5G技术研发试验系统验证阶段低频基站设备功能技术要求”的第5章的 “gNB 基本功能要求”中,“5.1.4.1典型帧结构”内容为:“面向eMBB,按照30kHz子载波间隔,支撑下列帧结构Option 1~Option 5中的一种或多种(静态配置)”。
问题在于,还记得参测厂家有几个吗?5个!!是的,看样子每个厂家都提出了一种帧结构。难怪中国移动认为,“标准和产品需同步推出,但目前标准可选项太多,需要收敛。”因此,通过测试,才能更好地进行充分的对比和验证工作。
比如,这些不同的帧结构是否都适合于哪类业务,对信道设计的影响有多大、与LTE共存性如何、是否便于前向演进、对未来网络的影响有多大等等。

2.1       3GPP定义的帧结构 (TS38.211)

根据3GPP TS 38.211规范,一帧的时域为10 ms,一帧包含10个子帧,每个子帧时域1 ms。每帧分为两个相等大小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5个子帧,即半帧0由子帧0-4组成,半帧1由子帧5-9组成。
一个时隙内有N个连续的OFDM符号,其中N的值取决于CP长度。时隙内的OFDM符号被分为“downlink”(在TS38.211的Table 4.3.2-3中表示为D)、“flexible”(表示为X)或“uplink”(表示为U)。
Table 4.3.2-3中定义了62中帧格式,充分体现了5G新空口的灵活性,但是也给系统设计和运营商应用带来了很大挑战。
详情请参考3GPP TS 38.211规范。

2.2       三阶段测试基本帧结构

工信部三阶段测试技术要求中空口参数集信息整理如下:
1.png

相应的无线帧结构的基本结构为:
2.png
      

技术要求中对各种帧结构进行文字说明和图示,本文略加整理,希翼能更明确。将1/2和3/4联合展示没有分类的意思,只是为了方便性,特此说明。

2.3       选项12

帧结构选项1:每5ms里面包含5个全下行时隙,三个全上行时隙和两个特殊时隙。Slot3和Slot7为特殊时隙,配比为10:2:2(可调整)。
帧结构选项2:每2.5ms里面包含3个全下行时隙,一个全上行时隙和一个特殊时隙。特殊时隙配比为10:2:2(可调整)。
3.png

2.4       选项34

帧结构选项3:每2ms里面包含2个全下行时隙,一个上行为主时隙和一个特殊时隙。特殊时隙配比为10:2:2(可调整)。上行为主时隙配比为1:2:11(GP长度可调整)。
帧结构选项4:每2.5ms里面包含5个双向时隙,其中4个下行为主时隙、1个上行为主时隙。上行为主时隙配比为1:1:12(DL符号:GP:UL符号)。下行为主时隙配比为12:1:1(DL符号:GP:UL符号)
5.png
2.5       选项5
帧结构选项5:每2ms里面包含2个全下行时隙(DL),1个下行为主时隙(S)和1个全上行时隙(UL)。下行为主时隙为12:2:0(GP长度可配置,且大于或等于2)。
125.png

2.6       5种帧结构对比

将5种帧结构对比可知:
-        周期:2ms和2.5ms。
-        时隙类型:部分支撑双向时隙,即时隙中不是全上/下行符号,而是上/下行为主。从各选项的详细描述中可以看到,上/下行为主表示除了用于传送上/下行数据的符号外,还可能存在部分用于传送上行或者下行控制的符号。
-        配置方式:类似LTE的方式,如DDDSU,还有双周期DDDSU-DDSUU,再有DDSU或者DSDU等。
-        特殊时隙配置:多采用10:2:2方式。上行或者下行为主的时隙中则存在一些变形,如12:1:1,1:1:12,12:2:0等。GP长度大都可调整。
6.png

2.7       中国移动的帧结构信息

在MWC 2017(即2017/3)上发布的“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引导建议(Guideline for 3.5GHz 5GSystem Prototype and Trial)”中提到,“通过灵活配置DL和UL传输的周期、DL和UL传输方向以及GP来实现灵活的TDD帧结构。即传输周期开始为少量的DL,结束为少量的UL,开始和结束中间的资源可以灵活配置为DL、UL、GP或者留空”。
文中给出了2个例子,但是强调,具体实施不限于此2种。
-    帧结构举例1:
传输周期为5ms;每5ms周期中,子帧#0固定为DL,可以传送同步和广播信号;子帧#4固定为UL,可以传送随机接入信息。子帧#1、#2和#3可以灵活配置为DL、UL、GP或者留空。例如,下图中,#1和#2配做DL,#3配做GP。
7.png

-    帧结构举例2:
传输周期为1ms;每1ms周期中,初始的M个符号为DL,后续的K个符号为GP/空,接着的L个符号为UL。M、K和L的值可以根据上下行业务量和覆盖需求灵活配置。下图中DL/GP/UL的比例为19:2:7。
8.png
鉴于R15规范中帧结构相关内容已经完善,且中国移动对帧结构相关的工作一直在研究论证中。因此,中国移动可能会进一步考虑帧结构的选项和配置原则,还有待下一步继续跟踪和观察。
3.       中国电信优选SA组网,SA/NSA架构选项是重中之重

此次会议上,中国电信明确指出,“中国电信首先面向eMBB业务,优先采用SA组网:考虑到非独立组网架构需要4G和5G基站紧耦合,并且非独立组网场景中LTE现网频段与NR频段的部分组合在终端侧存在较严重的干扰问题,因此优先采用独立组网架构。为了避免频繁互操作,独立组网尽量连续覆盖。”
那么,对于NSA和SA,工信部是如何考虑的哪?其他运营商如何选择哪?

3.1  3GPP标准NSA/SA时间节点

目前已经宣告完成的是R15中面向5G和LTE相配合的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简称NSA)的相关空口标准,面向5G独立组网(Standalone,简称SA)的相关空口标准2018年旬才会完成。R15整体标准也在2018年底才会彻底完成。
9.jpg

3.2  工信部NSA/SA测试时间和架构类型

因此,根据工信部的安排,NSA和SA测试规范也会分步进行讨论和颁布。2018/1/16颁布的第三阶段测试规范就是针对NSA下的eMBB场景的实验室测试的,2018年4月份将颁布室内分布和NSA外场测试规范,而SA和URLLC相关规范将在2018年8月颁布。
10.png
针对NSA的实验室测试工作在第一季度就可以启动了,外场测试应该在第二季度之后进行,SA的测试工作会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进行。
11.png
目前大多数设备商支撑3x架构,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三阶段NSA架构测试首选3x方式。
在“5G技术研发试验系统验证阶段低频基站设备功能技术要求”第6章“EN-DC双连接”中提到,EN-DC架构下,LTE eNB作为主基站(即MeNB),NR gNB作为辅基站(即SgNB),LTE基站eNB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核心网,NR gNB和LTE基站eNB间通过X2接口连接。 其中Option 3X架构必选。
12.png
3.3  运营商对NSA/SA的考虑

对于运营商来说,一方面参与目前的测试和技术验证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结合自身网络特点和5G引入策略考虑未来的网络架构。
中国移动一直坚称要采用SA组网方式。在MWC 2017上发布的“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引导建议(Guideline for 3.5GHz 5GSystem Prototype and Trial)”中提到,“5G RAN应当支撑独立(Standalone) NR部署,NR gNB可以独立工作,且和5GC(即5G核心网)之间有连接,支撑全部控制面特性。LTE与NR之间的互操作可通过5GC内部实现,或者经过EPC与5GC之间的接口来进行,这取决于LTE eNB是否连接到5GC”。
13.png
中国电信此次会议上强调将采用SA组网方式。早在2016年2月RAN3#95会议上,中国电信曾有提案指出,初期部署会考虑采用选项7/7a,且把选项5看成7/7a的一个子集。那么,此次电信明确未来将考虑SA方式,是将LTE eNB升级以便从7/7a起步,还是也可能全新的5G gNB而采用选项2哪?有待进一步观察。
14.png
5G与LTE联合组网架构7和7A示意图
15.png
图4 5G与LTE联合组网架构2(左)和5示意图(右)

RAN3#95会议上的R3-170739提案是“Viewson 5G Migration Paths”,其中提到,选项3/3a便于快速部署,但是它仍可以被看作4G,它的峰值速率与7/7a相同,且将来如何引导用户从3/3a转到7/7a可能会是个问题。另外,如果运营商在第二阶段考虑其他选项的话,选项3是无法与它们相兼容的。由于选项7仍将LTE作为基本层并为eLTE和NG引入了NG接口,因此大家认为,5G初期部署时选项7/7a的优先级较高。
虽然选项4/4a对于eMBB是必需的,但是第一阶段将MeNB从eLTE转到NR的必要性也不大,因此不予考虑,第二阶段如果NR的总体覆盖还可以,也可能会考虑4/4a。对于mMTC和URLLC来说,选项2方便简单。由于选项5可以看成7/7a的子集,因此从网络侧不独立考虑选项5。后续考虑2条演进路径,即选项7/7a+选项2->选项2,或选项7/7a+选项2->选项7/7a+选项4/4a+选项2->选项2。
       中国联通此次会议上没有明确表态,基于之前的理解,联通会首选独立组网方式。
4.       中国电信初期推荐CU/DU合设,未来产品形态尚不明朗

4.1   3GPP的相关标准

3GPP规范讨论过程中,RAN内部高层分离一直是一个主要论题。从众多切分方案中明确选项2作为标准,并明确了F1接口的相关功能,也确实费了不少功夫。
16.png
4.2   运营商的考虑

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设备商和运营商却有不同的选择。
比如,在MWC 2017(即2017/3)上发布的“3.5GHz 5G系统样机技术引导建议(Guideline for 3.5GHz 5G System Prototype and Trial)”中,中国移动提到,“5G独立(standalone)部署时,gNB的逻辑体系采用CU-DU分离模式。基于协议栈功能的配置,CU-DU逻辑体系可以分为2种,即CU-DU分布架构和CU-DU融合架构(LTE eNB连接到EPC,NR gNB连接到5GC),如下图所示”。
17.png
本次会议上,中国移动提到,在规模实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中,将面向关键技术,探索真实复杂场景下的应用方案,其中包括CU/DU新架构。在规模实验第二阶段测试工作中,将面向商用建设运营,积累规划、建设、优化和运营经验。在面向建设的工作中,包括CU/DU分离和UP下沉等关键技术问题。
而中国电信则考虑初期CU/DU合设。其原因是,“现阶段通用处理器计算/转发效率不高,且会带来运维复杂化、CU集中需要考虑部署位置与时延要求折衷等挑战,初期考虑CD/DU合设”。但同时,中国电信还表示,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系统工作中,将研究CU-DU架构对基站性能影响。因此,不排除未来引入CU/DU分离架构。

4.3   工信部三阶段的测试方面的考虑

工信部在二阶段曾经进行过CU/DU相关架构的测试工作。在三阶段测试技术要求中明确考虑CU/DU架构并设定了相关的测试项。例如,提到 “NR宏基站gNB既可以采用传统的BBU+RRU架构,也可以将gNB切分为gNB-CU(集中式处理单元)、gNB-DU(分布式处理单元)两类功能实体,gNB-CU与gNB-DU间接口为F1接口。”
18.png
三阶段测试中,CU/DU的相关测试要求为:
19.png

4.4   CU/DU合设与分离的一些看法

CU/DU分离架构有利于未来新业务的引入,也便于与边缘计算等架构相结合,实现网络架构的灵活配置和部署,同时实现面向全自动化网络与可编程RAN,并在X RAN Controller中集成SON等功能,还可以利用云功能实现灵活的商业模式。
从CU/DU架构演变为CU/DU合一的方式应该相对容易些,而将CU/DU合一的设备分离为CU和DU方式,难度则可能会大些。因此,未来是否采用CU和DU分离架构还有待进一步测试和验证。希翼未来的5G网络架构更加灵活和智能化。
5.       结语

2018/1/16号会议上不仅运营商吹响了5G大规模测试和预商用的号角,设备商也纷纷对2018年测试计划和未来商用计划进行了描绘。而对于目前和未来5G面临的挑战,大家也多直言不讳,强调产业链还有待成熟,技术方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设备和中段还有待更加完善。
总之,国内5G测试和预商用如火如荼,而5G技术发展任重道远啊,让大家一起努力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5G通信技术


4.png
123.png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大家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07:42 , Processed in 0.51863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